2013年3月30日星期六

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二戰中緬印戰場影像解密展

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二戰中緬印戰場影像解密展:


中美友誼見證  圖為雲南騰衝街頭,一名年長的中國男子向一名美軍軍士借火點菸,象徵中美聯軍抗日,成就了兩方友誼。(台北市文化藝術促進協會提供)
由一群中國民間學者策畫「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二戰中緬印戰場影像解密」,呈現美國國家檔案館(U.S. National Archives)收藏的兩萬三千張影像,還原八年對日抗戰中的西南戰區,特別是規模最大、範圍最大、犧牲最多的「中緬印戰場」歷史。

這些影像的年代其中在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照片中可以見到美國攝影師波斯哈德(W.Bosshard)拍攝到中國步兵全身密如麻的偽裝。還有美軍通信兵拍攝到一名十三歲娃娃兵李占宏,微笑投身戰役照片;以及中美聯軍收復雲南騰衝後,一位年長中國男性向一名美軍軍士借火點菸的畫面,見證了當時中美的友誼。

中緬印戰場慘烈 畫面還原
七十二年前,中英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隔年中國軍隊出動,協助英國駐緬甸軍隊保護滇緬公路,抵禦日本入侵,後來美軍也加入了戰場。這是二戰中亞洲最大的戰場,曾造成上千萬名中國軍人犧牲,最後贏得勝利,收復了中國西南失土。

「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二戰中緬印戰場影像解密」昨天下午開幕,包括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前監察院長陳履安及美國史迪威將軍的外孫伊斯特布魯克(John Easterbrook)也從舊金山飛來參加。策展人章東磐、牛子、晏歡、應憲等人都出席,現場更擠滿當年滇西遠征軍的老兵及將領後裔。

曾經參與戰役 郝柏村出席
郝柏村於一九四一年加入這場戰役,當時擔任駐印遠征軍炮兵連連長,曾率領軍隊從昆明坐飛機到印度參加戰役。他說,這些超過一甲子的影像,是從戰爭到最後獲勝的記憶。「希望兩岸年輕人能夠重視這段歷史,因為這是中華民族用犧牲千萬人、用鮮血寫下最慘烈的一頁。」

為了籌備展覽,章東磬一行人從一九九九年便到滇西戰場作田野調查,更將調查報告集結成《父親的戰場》一書。二○一二年,他得知美國國家檔案館留有豐富的二戰資料照片,遠赴美國整理研究中緬印戰場資料。

美國家檔案紀實 章東磬策展
章東磬表示,策展團隊每個人的長輩都曾經參與滇西戰役。他以自己母親為例,她十七歲從軍後,遠赴滇西,舅舅也在半年後加入抗日戰爭。他的母親與舅舅從那之後便不曾見面,直到一九八六年的兩岸開放姊弟才重逢。「這些影像讓人見證父執輩走過的路、流過的血及他們的身影。」

「國家記憶」已於中國大陸的重慶、騰衝及深圳展出,這次跨海移師到台北展覽,即日起至四月廿一日於華山文創園區紅磚區台北紅館展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