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子事件”折射转型期社会焦虑情绪
文/魏英杰
19岁亲生母亲竟然掐死10个月大的儿子,还在Q群上用文字“直播”全过程。发生在福建漳州的这一极端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除了谴责这位泯灭人性的母亲,许多人也陷入反思: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事发后,这名女子自己报了警,并交代作案动机:这么做是为了报复婆家人对她不好。这也许是使她产生杀子念头的直接原因,但未必是事件的全部成因。还应看到,这是一个90后年轻妈妈,或许她根本还没有完成从少女到母亲的角色转换。也有可能,产后抑郁加上夫妻闹矛盾,让她感觉个人世界崩溃了。事发前,他们刚从杭州来到漳州打工,所以这还有可能是因为现实的不如意,沉重打击了她对生活的信心。
生活颠簸、工作不稳定、心理脆弱,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这不仅是这对年轻夫妇的个体命运,也是成千上万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的现实人生。因为难以忍受现实而产生杀子行为,这当然是极为罕见的案例。因为对生活失去信心而自暴自弃,甚至把仇恨报复在家人和社会头上,这却不是孤例。从这个角度看,当下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缓解新生代外来务工群体的生活和精神困境。
大致来说,这代人比上一辈人更不安于现状,却又比上一辈人更缺乏忍耐的毅力。第一代农民工大多生于改革前,是典型的“泥腿子进城”。他们在城市里的劳动所得,即便可能不多,却无疑会比在乡下的收入要好一些。长期的农村生活,也让他们更能够接受城里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新生代农民工许多根本没下过田,还有的一出生就在城市里,他们更亲眼看到了一个贫富极大分化的社会状况。因此,他们一方面可能比上一代人更渴望财富和安逸生活,另一方面却又由于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难以出人头地。这无疑会让这个群体中的一些人陷入彷徨与焦灼,从而丧失对生活和未来的信心。
实际上,这股焦虑情绪已弥漫于整个社会,而不仅出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当中。就在上个月,上海一对80后夫妇因为发生激烈争吵,老公一怒之下竟然也是把10个月大的孩子从楼上抛下,造成男婴当场身亡。从报道看,这对夫妇也许生活状况会好一些,可他们一样活得很不开心。无论导致这种极端行为的原因是什么,这都暴露了这个时代的病征。可以说,我们正生活于一个充满焦虑的年代,而这正是一个社会转型期的典型状况。
所谓社会转型期,意味着什么都是不确定的,什么都可能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人们难以对生活和未来作出一个稳定预期。在这背景下,拥有财富的人可能会担心财富突然化为乌有,处于底层的人却又可能看不到上升的空间。总之不管有钱没钱,许多人都很焦虑,并把这种焦虑表达或发泄于日常生活中。就此而言,这种社会焦虑的最大根源就在于,由于制度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了社会公正的匮乏。
这位年轻妈妈也许会为自己的冲动行为而后悔一辈子。让人伤心的是,这并不能挽回一个脆弱、无辜的生命。那些亲历这起悲剧的看客们也该好好反省,为什么自己会那么冷漠,竟然眼看着这起人伦惨剧发生却未及时报警。要知道,那时候如果有人报警,也许一切还来得及。而人们在强烈谴责凶手和那些看客时,也该好好反思这起极端事件的社会成因。毕竟,正是这些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因素纠结一起,这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在一个社会普遍焦虑的时代,人们如果能够正视问题之所在,同时每个人多释放一点善意,少一点暴戾之气,这将有助于弥补和修复这个社会的创伤。
2011年8月16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