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日星期六

读书读的什么,为什么读,为谁读?
知识、知识产出、道德修养、学位、毕业证,你更关注哪个?
你的快乐、父母的快乐、老师的快乐,你又更看重哪一个?

2010年对我来说,是比较有意思的一年。其中的一个原因当然是,在这一年的暑假,我大学毕业了。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毕业之前,自己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为了纪念这个“决定”一周年,特此撰文以记录过往,提醒后来之学弟学妹。

说了半天,“艰难的决定”是啥?从中科院研究生院退学。哦,不对,当时还没来得及正式报到入学,算是“因为个人原因放弃入学资格”吧⋯⋯(当时让我签字画押的文字材料好像就是这么写的⋯⋯)

可能对于很多过来人来说,这个决定没啥艰难的。可是对于当时的我,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自断了一条最“轻松”、最“光鲜”的路,辜负了父母和学校老师们(我指的是本科学校,不要误会)的期待。当时我还是十分“鸭梨山大”的⋯⋯

话说“中科院”的这块金子招牌,在国内来说,对于“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而言,还真是很牛[敏感词]的。咱平心而论,中科院在很多方面的确很牛[敏感词],但也不是绝对的,你得看跟谁比:跟国内的比,直接就敏感词了;跟国外的比,好歹也部分敏感词。中科院的这些牛[敏感词]对于我个人而言,以及很多人而言,差不多意味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虚荣和名声,号称有国内最牛[敏感词]的研究生院,到哪儿说自己是中科院毕业的都小有点底气和霸气;另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学位、工作。

虚荣嘛,人人都有,咱也不是圣人,也有,而且还不少,但这终归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浮云;知识嘛,我一向喜欢自己探索,只要导师不给我产生“负作用”,通过中科院提供的大平台,能有不少收获;学位嘛,虽说也是浮云,但是在国内这种大环境下也是没辙的必需品,得有,更何况我希望有朝一日人家可以称呼我为“Dr. XX”,而不是“Mr. XX”;工作嘛,咱对自己的能力还是小有信心,当时也收到了“18M”公司(你懂的)主动提供的一个offer,所以工作问题我并不担心。通过如此的自我分析,我发现,能从中科院获得的最重要的两个东西是:学位和平台。那么接下来,咱要分析到底能不能获得这两样东西。

平台。托我老板(导师)的“福”,大四上学期一保完研,就被叫到实验室当免费劳动力,平均一天工作10小时左右(除掉午休和吃饭),也没有餐补和交通补助,如果不去老板就威胁要取消保研资格(一起保研的一个华科的哥们儿为此自费来北京租房住⋯⋯)。老板成天也不让我们搞研究,就让我们写一些软件(拜托,其实是修改别人用GPL协议发布的开源软件!),计划写好了当做商业软件拿出去卖掉,当然了,老板不会允许我按照协议开源。如此一直折腾到我离开中科院的那一天,在这7个月里,我没有一次机会去利用好中科院的这个“平台”,没有机会去听一些大牛们的讲座,没有机会参加中科院的各种nerd协会,更没有机会参与学术交流。更过分的是,连“研究僧”做研究的这点基本权力都不给,老板还会遮遮掩掩的解释“这这这就是研究,那那那也是,你们现在还体会不到⋯⋯”。好吧,我好歹本科期间也在国际会议、国内核心期刊发过几篇第一、二、三、四、N作者的“水文”,虽说影响因子一般吧,但好歹也混明白了什么叫“工程”,什么叫“研究”,什么叫“忽悠”,什么叫“骗经费”⋯⋯

平台咱是没机会利用了,学位呢?在中科院的7个月里,院里跳楼了1个,精神病了1个,隔壁实验室跟导师闹翻了的1个。原因还都是类似的:老板让继续读博,不让毕业(你要知道在中科院读博,7、8年还毕不了业是很平常的事情,这还得看老板脸色);老板有新项目缺人手,不好意思,你得延期毕业。参照“前辈”们的经验,我回想起老板以前无意间问过我的一句话:“某某啊,在中科院读三年硕士还不如一块儿把博士也读了。”当时我那个一身冷汗啊⋯⋯好吧,学位也是没准儿的东西了⋯⋯

这位导师还有很多“极品”的事情,咱就不一一列举了,在别人背后说人家坏话也不厚道,更何况这位副教授在我走后也从中科院辞职了,据说是去某某学校当正教授了?咱还是祝福他吧,好歹师生一场,而且还是本科、硕士的校友⋯⋯(有这么欺负校友的老前辈吗?!有这么欺负师弟的大师兄吗?!)(声明:导师有差异,选择须谨慎。好导师其实还是蛮多的,怪我上辈子没积德,没赶上。像咱以前软院的陈老大、计院的李老师、中科院计算所的查老师,绝对是其他老师学习的榜样!)

既然如此,应该也没啥好“依依不舍”的了,不过还是有一道坎儿过不去,让我整夜整夜的失眠——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当爹妈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帆风顺、天天开心?父母以为我去了中科院就继续一帆风顺了,就开心了,其实我是忍着,在实验室里带着怨气干着“女人当男人,男人当畜生”的活儿,甚至未来可能会选择“跟随隔壁实验室的前辈们的脚步”,提前2012,这难道就是父母真的希望看到的吗?不是,当然不是。自己的感受必需要让父母知道,否则这种误判势必会导致冲突和矛盾,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在我所认识的许多朋友里,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不愉快甚至悲剧的不在少数。庆幸的是,我的父母还是蛮开明、蛮讲道理滴,在此表示感谢~~(BTW:在此期间我还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回想起来,我还真是学业、感情两不误啊,闲得[敏感词]疼呢⋯⋯父母没少也为此操心,真是不好意思⋯⋯)

另外,叶叔@jackyexin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在我们没有经济独立之前,父母就是我们的“投资人”,在做一个重要决策时,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向投资人汇报,并且征得投资人的意见,与他们沟通,从而取得统一。在现实社会中,“投资人”与“被投资人”经常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并因此导致分裂甚至撤资。但是在父母这里,只有无私的爱,没有哪个当爹当妈的会放弃对自己孩子“注资”,除非你丫实在太操蛋了!

言归正传,考虑完所有的问题之后呢,退学。在学生事务办公室办完了所有手续,一出门,顿时觉得如释重负,天空都晴了。无论是以后是选择工作、创业、还是出国,那都是我自己的决定,让自己开心的决定!

总结一下吧,也算是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其实主要还是给学弟们的,你懂的⋯⋯):

选择保研或者考研时,想明白自己要的到底是学校的名气、学位,还是真正的知识、生产知识;
不要做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如果发现自己越走越偏了,每天都在消极的情绪之中,你应该认真考虑换一个环境,哪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父母最希望的是你的快乐,这是本质,至于如何获得快乐,你可以与父母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最后还是要以你自己的感受为准;
年轻人,没有什么输不起,所以大胆去闯闯吧,哪怕头破血流,大不了重头再来!
祝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